当前位置:
解放初期汉中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综述
2009-12-16 14:47
来源:
打印

  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战争并未结束,除台湾外,沿海岛屿还有舟山、金门、海南岛尚待解放。大陆的两广和西南、西北等都仍在国民党的统治下,战争还在继续。

  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胡宗南残部溃逃汉中(汉中当时称南郑,下同),设立秦巴防线,妄图固守。11月,中央军委决定进军大西南解放全中国。18兵团主力由宝鸡南下,19军配合由平利西进追歼胡宗南部。12月6日陕南重镇汉中获得解放。1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55师163团解放镇巴。至此,彻底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汉中的统治,新的人民政权对旧汉中进行了全面的接管与改造,胜利地完成了建党建政及其它各项工作任务,为新生的汉中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建政前的准备工作

  遵照毛主席和党中央关于建立陕南根据地的指示,1948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和中原局在湖北郧阳组建了陕南军区,同时成立了中共陕南区委、陕南区行政公署。

  随着陕南战场的不断胜利,中共中央、中原局、西北局对陕南区的发展十分关心和重视,为解放陕南的接管、建政等工作,加紧输送干部。一方面,原来中央组建而暂留陕南工作的“四川干部工作队”要随2野入川,中央命令全队调离陕南赴孝感集合;一方面,太岳、太行,晋察冀、陕甘宁、华东、晋绥、中原等地区,先后有数百名干部调来陕南。陕南区党委为了给将要解放的地区储备干部,创造开辟新区工作的经验,成立了两个工作队:第一队为晋察冀的干部,队长陈涛;第二队为华东干部,队长曹继洲、牟铁铮,指导员李平、彭彬。两个干部队抓紧培训,学习新区政策和全国各地新区工作经验,培养各方面的急需人才。

  1949年6月,中共中央电令陕南区党委和陕南军区划归中共中央西北局和西北军区领导。西北局根据陕南区党委干部力量不足的情况,决定以晋、绥老区干部为主,改编组成了“陕南工作大队”,这就为汉中地区建政工作准备了干部。7月,西北局决定成立中共南郑地委、陕甘宁边区南郑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军分区。在西安兴善寺西北局党校宣布了汉中地区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及人员情况。南郑地委委员有白成铭、冯凯、毛凤翔、吴思宏、张涛、朱助周、郭达、裴仰斗、武文斌;地委书记白成铭,副书记冯凯,秘书长朱助周,组织部长冯凯(兼),宣传部长郭达。南郑专署专员毛凤翔,副专员吴思宏(毛凤翔不久担任了陕西省法院院长,一直未到任)。南郑军分区司令员张涛,政治委员白成铭(兼),副司令员王世耀、副政治委员武文斌,政治部主任阎华一、李子实。

  8月,南郑地委、专署、军分区干部和在西北局党校学习的陕南工作大队,全部集中在宝鸡黄家崖,共876人,其中中共党员498人,团员138人。由刚刚组建的中共南郑地委和专署组织全体干部学习中央有关接管工作的政策,如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的《入城二十条》、《入城纪律守则》、《约法八章》,及其它城市接管工作的经验材料等。8月31日至9月1日,西安市军管会秘书长常黎夫同志来黄家崖为全体干部作了《汉中接管工作大纲》的报告,结合西安城市接管工作的经验,重点强调了接管中的政策、组织形式,以及在接管中如何做好治安、清匪肃特、金融、贸易、宣传与群众等诸方面工作;宝鸡市军管会介绍了如何利用保甲人员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经验;并请汉中籍或在汉中工作过的干部如李子实、杨永旭、明吉顺等同志介绍汉中政治、经济、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使所有干部进一步熟悉汉中情况,这为更好地制定具体接管方案和实施步骤,顺利做好接管工作建立新政权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黄家崖驻扎期间,中共南郑地委、行署一面积极组织学习,一面着手配备各县(市)党政领导班子。10月4日,地委根据西北局组织部的批复,成立县级中共南郑市委、南郑市人民政府,市委书记朱助周,副市长王立人;南郑县委书记张建德,县长刘齐;城固县委书记霍俊高,县长高鲁;洋县县委书记李云龙,县长薛朗夫;勉县县委书记李冰,县长吴政明;宁强县委书记薛怀文并兼任县长;镇巴县委书记雒云,县长薛步华;佛坪县委书记李明,县长崔玉亭;留坝县委书记张志高,县长岳培新;褒城县委书记韩亚民并兼任县长;凤县县委书记赵光尘,县长鲁嘉漠。同时以县为单位配备了部、科、区的党政领导班子。

  同月,陕南军区受命组建南郑市军事管制委员会。11月,以陈先瑞为首的军管会成员20人左右,从郧阳绕道西安到达黄家崖,与先期到达接管汉中的干部汇合。这时,西北局又决定,南郑市改设为地级市建制辖五区及城郊,直属陕南区党委、陕南行署领导。由此,重新任命了刘国声为南郑市委书记,王立人为市长。15日,军管会首次工作会议宣布,经西北军政委员会批准和西北军区的批复意见,任命南郑市军管会由陈先瑞、张涛、刘国声、李子实、王立人、梁爱民、方枫、师文光、刘国彬9人组成,由陈先瑞任主任,张涛、刘国声任副主任,下设6个处和一个警备司令部。政务处处长由市长王立人兼任,军事处处长李子实,公安处处长师文光,文教处处长方枫,秘书处处长刘国彬,警备司令部司令张涛,政委白成铭,政治部主任李子实。其它各县接管工作均由南郑地委行署领导,各县委、县政府负责接管。11月下旬,军管会各处制定了旧政权的接管工作计划及实施细则,相应的各县委、县政府也制定了接管工作计划,为接管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11月底,地委书记白成铭、南郑市委书记刘国声、南郑县委副书记明吉顺等随解放军先头部队一起南下,并配给他们电台1部、报务员两名、汽车1辆和1个警卫班。至此,由郧阳西进的陕南区党委和由宝鸡南下的南郑地委已从组织上、思想政策上等诸多方面,做好了接管汉中建立新政权的准备工作。

  1949年11月下旬,中央军委发布了围歼胡宗南匪军的命令。西北野战军18兵团分三路向汉中进军,同时陕南军区的19军分左右两路向西挺进。这时接管汉中的干部也分两路,一路随18兵团从宝鸡南下,由军管会主任陈先瑞、副主任刘国声率领;一路随19军从郧阳出发西进,由陕南区党委书记刘金轩率领。18兵团南下追赶胡军的战略方针是先慢后快,等到胡军的后路被切断以后再快速进攻。11月底,解放军从两面夹击包围,这时贺龙同志指挥的18兵团突破“秦岭防线”,痛歼敌人,一举解放了凤县、双石铺等地,迫使胡宗南慌忙逃离汉中。12月2日留坝解放。12月6日,18兵团先头部队和军管会的领导成员进驻汉中城。19军57师于12月4日解放洋县,5日解放西乡、7日解放城固,8日与18兵团在汉中会师。

  二、对旧政权的接管

  解放初,襁褓中的新生政权面临着严峻考验。汉中是西北最后解放的一座城市,又是胡宗南、董钊长期盘踞,蒋介石曾密切注视的地方,政治情况十分复杂。接管前仅公开的特务机关达19个之多,国民党撤逃前有计划地布置潜伏了大量土匪、特务,妄图同新的人民政权对抗。在经济上,仅有的一点城市工业惨遭破坏,商业萧条,落后的小手工业面临停产,特别是国民党政府溃逃前滥发钞票,造成物价飞涨,投机商猖獗,市场混乱,交通阻塞,又遭受历史上罕见自然灾害,加之国民党搜刮盘剥,使这座号称陕西第二大都会的城市成为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新的人民政权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能不能把经济形势稳定下来,把生产恢复起来,把通货膨胀抑制下来,在经济上、政治上站稳脚跟,这比当时进军陕南要困难得多。

  

    ……

 

 

 

 

 

主办单位:中共汉中市委党史研究室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44号市委办公楼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   汉中网安:61230001  

网站地图

Email:hzdsban@163.com

中共汉中党史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中共汉中党史网”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